村网通总站 孙岗村 477084.nync.com 欢迎您!
今年48岁的申辉同志是淮滨县工商银行一名优秀的干部。2017年3月,经过其本人申请,单位的考核选拔,被派驻到淮滨县三空桥乡曹塘村担任“驻村第一书记”。
申辉(右一)
干一行爱一行,为做好扶贫工作,他熬夜熟记扶贫政策是家常便饭,周末放弃休息奔走在村组的角角落落。扶贫重在精准,丝毫容不得马虎。一页页密密麻麻的数字是他上下核对的见证,一叠叠详细缜密的资料是他入户走访的见证,一堆堆分门别类的档案是他辛劳工作的见证。
曹塘村吴营组贫困户吴相春的家坐落在村西头的一个偏僻角落里,陈旧简陋的房子里,曾住着一家庭5口。这个因病致贫的家庭,男主人吴相春,癌症晚期,老伴罹患重病,身子孱弱,无法从事田间劳作,儿子患有精神病生活无法自理,现在新乡某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,截至目前已经拖欠医疗费用2万余元,儿媳因不堪家庭负重离家出走,留下一个儿子正在读高中,每天除了照顾孩子老伴的生活起居,还要早出晚归,面朝黄土背朝天做活计维持生活。申辉同志了解情况后,除了入户慰问,并实际解决他家冬季取暖、物资储备等问题,同时积极宣传党的扶贫政策,使吴牢固树立相信党、依赖党和拥护党的理想信念,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困难。申辉同志每次去都会带点他能吃的东西,对他家就像回家一样,一有时间就去他家看看。在申辉同志的鼓励帮扶下,吴相春变得乐观起来,心中有寄托,有希望,虽然身患重病,却常常忍着病痛到田间劳作,因为他不想让孙子跟他一样,要有出息,要走出乡村。
2017年末,吴相春因癌症晚期不治,于12月22日撒手人寰,家中再无劳力,剩下老伴和孙子,目前已是家徒四壁不知寒,残杯冷炙度余生,孤苦无依,无法生活。申辉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,为了进一步解决好吴相春家实际面临的生活困难,摆脱困境、改善生活。第一时间向三空桥乡党委和村支部进行了汇报,建议为吴相春家进行募捐,此项举措得到了淮滨县三空桥乡党委和淮滨工行的鼎力支持。倡导两个单位的全体帮扶队员发扬助人为乐、团结友爱、无私奉献的友善精神,积极参与募捐活动。在“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,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”的音乐背景下,在淮滨县三空桥乡党委书记和工行党总支班子成员的带领下,帮扶队员和村民纷纷走到捐款箱前,解囊相助。吴相春的家人在现场高呼“中国共产党万岁,毛主席万岁”,以此来感谢党的恩情。这只是申辉同志帮扶过的其中一个贫困户的案例,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,每一户贫困户的家中情况都深深印记在申辉同志的心头。
申辉(右一)
摸实情况,理思路。“没有调研,就没有发言权”,为了准确掌握曹塘村的情况,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攻坚工作,申辉同志经常背着工作包深入田间地头,深入农户家中与群众促膝长谈,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,掌握第一手资料,并及时将相关资料建档立卡,上传上报,确保扶贫对象识别到位。他对该村的基本情况,经济发展现状,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攻坚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。
曹塘村位于县城西部,与马集镇、赵集乡等乡镇接壤,距离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,县城20公里,距离高速公路入口18公里,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8人,其中流动党员4人。共11个村民组,402户、2096人,耕地面积2730亩,精准扶贫户98户 377人(其中:2014年12月脱贫23户86人,2017年脱贫32户137人,未脱贫户43户154人)五保户12户13人,五保贫困户9户10人,五保非贫困户2户2人在乡敬老院集中供养。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完成率达100% ,制定了确实可行的村内发展计划,为村里脱贫致富找准了方向。
抓党建,强班子。驻村后,申辉同志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标准,增强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、干事创业的能力、信心和决心。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,他从7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:一是新建村部,为村干部办公提供良好的场所;二是理顺村两委关系,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;三是强化大局意识,统一思想;四是注重制度建设,规范工作程序,强化党务、村务公开;五是注重落实规定,确保廉洁自律;六是注重党员素质教育和发展新党员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;七是组织开展党员为民服务帮扶活动,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。通过不断努力,支部一班人讲团结、顾大局、守纪律、重实干,精神状态明显转变,党员队伍建设显著加强。
重实干,解难题。针对曹塘村的粮食产量低,农民缺乏畜禽养殖规模,村集体经济发展无项目,无资金,增加村内集体收入困难等问题,申辉同志对症下药,突出重点环节,实施"一帮一结对子"扶贫,项目扶贫,资金扶贫等措施。同时以户为单位,了解贫困户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,算好时间账、经济账,“一户一策”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径,制定年度目标、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。
据了解,驻村工作期间,申辉同志严格要求自己,为村内干了很多好事、实事,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。整合资金和项目,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,推进小康路、小康水、小康房、小康电、小康讯、小康寨“六项行动”创建工作,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,美化亮化农村环境。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,着眼市场需求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,按照“宜工则工、宜农则农、宜商则商、宜游则游”和“一村一策、一户一法”的要求,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,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,做到“规划到村、辐射到户、带动到人”。(赵地 缪中东)